找到相关内容881篇,用时30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烦恼是菩提

    心皈依觉,邪迷不生,知足,离财离色,名两足尊。”【《坛经》第23节。】 佛者,觉也。皈依佛,就是要皈依佛之觉性,自心的觉性。人类三大基本烦恼的第一条就是贪。贪为贪欲,贪爱。贪爱五蕴和合之肉体,贪爱...和色。财是财富,色,照佛教的传统解释,“变碍故名为色”【《俱舍论》卷一,《大正藏》卷三一,3c。】。依中国传统的说法,指女色。慧能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此概念。消除财色等烦恼,必须“知足”,而不是完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2152662.html
  • 世尊对头陀行的看法

    修行头陀法者的“内相”思想处与“外相”流露处:头陀行者内持外现玩“味”头陀法的作用以破除一切贪欲,以“现起”无贪欲状态为现状;以接近、知足的圣者为安身立命的“足处”。  (增含卷五、十二之六)世尊有...  (三)知足  (四)不舍头陀功德  (五)不舍戒  (六)秽恶诸欲  (七)厌世间心  (八)舍一切所有  (九)心不没(不生二种识处)  (十)不惜一切物  论文中说明了四地菩萨不舍头陀行法...

    释继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2457485.html
  • 佛教的自我教育

    注意摄生,自己浪费了自己,自己糟场了自己。如参加私会党,走私吸毒,杀人越货的那些青年,都是不注重摄生,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。因此,佛教弟子初步的摄生方法,是淡薄宁静,知足;进一步则由禅定长养慧命,使精神凝固结品,成为风吹不入,雨打不湿的金刚法体。而初步的摄生,在淡薄中,尤须养成对于处事不遍激过度,也不散漫松弛,如弹琴调音适合,在不急不缓中得其妙趣。  自净、是靠自己的修养,使内心的思想清净,...

    竺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2664428.html
  • 问:现代人如何修行?

    人境,而无车马喧”,但我们完全可以斗室养心自为大,象鲁迅先生一样,“破帽遮颜过闹市”,“躲进小楼成一统,管他春夏与秋冬。” 而静。,则是执。就是要破执。烦恼皆由执着起。心里有许许多多的执着(美其名为追求),自然业障不断,谈何“无为而无不为?”哪能“无所住而生其心?”这种人便不可能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72277785.html
  • 佛教对人心的帮助

    心中,透过静思熟虑,知足。舍己为人,自己才能快乐,一切苦恼才会熄灭。先要风平浪静,水波方才不起,水波不起就明澄如镜,能够映照山光树影,看清自己的“本来面目”,如此才能从迷失中找回自己,在此佛教对...献出今天,没有辛勤的耕耘,那会有丰硕的收获呢?   佛教劝人要“知足”,并没有要人逃避责任。佛教要人“铁肩担道义”,不能做独善其身的“自了汉”,所谓“众生无边誓愿度”,“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?”...

    通融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9500484778.html
  • 问: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都有谁?

    阿那律,八、优波离,九、阿难,十、罗侯罗。大迦叶是十大弟子之首。梵文:Kasyapa,称大迦叶,或称为迦叶、迦叶波、迦摄波。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。知足,常修苦行,故称为「头陀第一」。「头陀」是...核桃的境界。正是天眼阿尼律陀对世界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,所以他是最心平气和的罗汉,跟谁都合得来,他还悟出证道的方法,他认为:道是从、知足、寂静、正念、正定、精进、正慧、无戏论八法而得到的。 迦旃延 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5513994732.html
  • 证严法师:八大人觉经讲义

    也忙得快乐,“闲”也闲得很逍遥自在。   【八大人觉经】第二觉知:多欲为苦。生死疲劳,从贪欲起;无为,身心自在。   多欲为苦   我们都知道,人因多欲而苦——   有财欲的苦,钱越多,越...知道“生死疲劳,从贪欲起”。众生在六道——即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罗道、畜生道、地狱道和饿鬼道中,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,轮回不已,实在非常疲劳。这些疲劳的是都从贪欲而起,所以我们必须知足;能满足的人,才有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|八大人觉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1307363954.html
  • 札嘎仁波切著:山法宝鬘论(二)

    知正念紧紧守护自心,行为小心翼翼,它所带来的必然是知足、戒律清净、等持增上、智慧高超、悲心广大、勇猛精进等殊胜善妙的丰硕成果。  平日里经常依于寂静处,遵循上师、同修道友们的一切行为,守持清规戒律...知足是修行人远离故乡的又一大前提,因此说,我们重视这一点应当胜过自身的性命。  六 如理作意  空性大悲藏  讲完修行人最起码应当具备的条件以后,在此对如理作意的道理作简略性的阐述。正如仲敦巴...

    札嘎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3442028.html
  • 舍利弗严守活命戒的故事

        对于医药方面,一切示相等也是适合的。然而取得的药品,治病痊愈之后,是否仍可服用?据律师说,这是如来许可的,故可以用。经师说,虽不犯罪,但扰乱活命,故断言不可以用。虽为世尊所允许,但他也不作示相暗示及迂回之说等的表示。由于之德等,纵有生命之危,亦仅受用得自示相等以外的资具,这种人称为最严肃的生活者,如舍利弗长老。   据说:一次舍利弗和大目犍连长老同住在一个森林中,修远离行。有一天,...

    佚名

    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2/234137188.html
  • 科学并未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

    怕是拥有了几百万乃至数亿计的美元,他始终都是满足不了,内心的烦恼和痛苦也越来越多。而有些人虽然没有丰足的物质享受条件,但在他自己的心里非常地知足,知道佛法里的这种智慧,这样即使他很贫穷,但在他的心里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科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049561625.html